跳转至

【随笔】夕阳无限好 黄昏也亦然

晚饭后的第一个晚自习,大家总是忙于写作业的。语文老师或端坐在前,或走下来走走看看——看看哪个同学在写什么……当然,要是有人写语文作业,我想她会很开心的。每每有人写语文时,她总会在那伫立一会,看看,瞅瞅。

我坐在窗边。左边是窗外美丽的夕阳,婆娑的树影,右边则是我同桌甚至同学们窸窸窣窣的书声和嗡嗡作响的空调声。看着窗外,不禁生出“夕阳无限好”的慨叹,再看看手头的一沓卷子,顿时感到压力颇多。

“还有六天就期末了”,我想。

窗外的风景总是那么迷人,也是我不想写作业的缘故罢,望向左边,继续欣赏美丽的风景,算是放松放松。

“大家可都在紧锣密鼓地写作业呢,”我严肃地告诉自己,“嘿,快写作业吧!”

拿起笔,灯灭了,停电了。教学楼内一片黑暗。

借着这短暂的停电时间,我贪婪地向窗外望去:落日即将消失,窗外的熏风带着些许我说不清的花的香味扑面而来,书中只藏着几只叽叽喳喳的知了。广场上水池中的水波在荡漾着,好一个夏日傍晚!

风是迎面扑来了,我的思想却飞到了远方。

我先是想到了秉烛夜读,想到了凿壁偷光。夜晚,总是能创造一些有力量,有思想,能坚持的一代代伟人吧。家穷,则借之。借书,借笔墨,借一间屋子,借一束光。荀子不都说了么:“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”窗外,升起了一轮明月,为这美好的夜晚,点缀出一些光亮。月下,月下独酌吧。无人共饮,不如“对影成三人”。东坡先生独酌,喝出的旷达洒脱;稼轩独酌,喝的是一樽“廉颇老矣”;杜工部独酌,浊酒只能借以消愁,天下苍生他尽收眼底;太白独酌,只凭“金樽清酒”便可豪迈天下。可惜啊,我不能喝酒。以水代之,敬的是照明灯后那面若隐若现的红旗。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,勾起了我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向往。当年战争岁月,在西柏坡开的那个碰头会,正是月下,且无灯烛。是啊,我们中国,正是在黑暗中一点点探索前行,但仍有那月光,为前行的我们照着亮。 亮,亮,亮。这就是光明。这世上,没有明亮的灯光,也总会有明月伴随。

亮,亮,亮。灯亮了,来电了。我也便不再遐想,手握一支笔,在名为“题海”的战场上奋力搏击去了。

瀚哲 于 一八年七月三日